中原地区传统村落(镇)是颇具价值的研究课题。“天下之中”的区位优势与千里沃野的农耕地利为其早期文明的强势积聚创造了条件,但“问鼎中原”的觊觎心理与易攻难守的平坦地势也令其优势地位的长久保持埋下了隐患。素来以“集百家之长”闻名的特有文化机制与遭天灾人祸荼毒的残破遗存现状,共同织就出中原地区传统村落(镇)复杂、繁混的生长背景。研究依托现代符号学、建筑现象学、文化生态学、文化地理学等知识结构,将中原地区传统村落(镇)的肌理特征解读纳入中原文化谱系的本土语境之下,将肌理、型制同文化、规则进行一种回溯式的语义还原,辨明原生与衍生于地域本体的肌理、文化原型,梳理文化内构规则之于与肌理外构表象的深层作用机制,搭建中原地区传统村落(镇)风貌特征演变的完整框架。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原地区传统村落(镇)当前保护开发中所暴露的偏颇症结,提炼出人为扰动较小、贴近历史原真、益于自组织活力恢复的风貌保护、开发策略。
研究拟从以下几方面展开:(1)风貌构成的基本原型甄别基于人类发展的普遍规律和中原地区的遗存特征,总结同文化圈层背景之下不同地域聚居建构的共性模式规律。结合典籍、文献、民俗、传说等资料信息,从选址成因、形态演化、空间体系等方面甄别、筛查中原地区传统村落(镇)风貌构成的基本原型。(2)地域建构的本初规则还原任何地域范围、任何历史时段的聚居实践,都离不开地域文化的动力推手作用。利用数千年来从未发生断裂的中原文化特质优势,解读肌理表象与文化内涵间的深层逻辑与互适规律,从肌理图式、文化规则、联结表征等方面还原地域建构的本初规则。(3)风貌演化的宏观框架搭建中原地区传统村落(镇)风貌演替中的文化、肌理构成,并非单向的因果逻辑或简单的生物类比。以文化为楔入,将影响传统村落(镇)风貌特征的肌理要素、文化单元及其作用方式视为一个整体。以原型辨析为点、文化规则为纲、时间进程为引,搭建出宏观、完整、清晰的中原地区传统村落(镇)风貌特征演化框架。(4)组织活力的修复策略探讨“乡愁”的留住与否关键在于传统村落(镇)的自组织动力恢复。以评选标准、开发模式、资源现状、认知差异、理论准适等客观条件为根据,通过透析中原地区传统村落(镇)的风貌解体之“象”来指出现有保护、开发策略的症结偏颇,通过立足于“原型——文化——肌理”的风貌形成机制以实现更新策略与地情现状的精准接入,提炼出人为扰动较小、贴近历史原真、益于自组织活力恢复的肌理修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