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行书风格及作品
点击有惊喜
谈论魏晋书画艺术。人们总会将它与“形神之辩”的审美趣尚相联系起来,从“形神兼备”发展到“离形神似”,讲求自然。顺乎神理,在艺术上这是形式表现和精神内涵的关系,既有道家的“飘逸”,又有儒家的“文质”。华美与质朴的相结合,由此产生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形神兼备”的艺术品格。后来又将它上升到“得意忘形”的境界,使书画艺术从对外在客观世界的表现转向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的抒发。这在晋代的书法艺术中就出现了追求“韵”的审美趣尚。从流传的晋书墨迹来看,晋人尚韵,其主要表现为自然天成、和谐畅达的柔性美。王羲之就是晋代书法的杰出代表,后世尊为“书圣”,其《兰亭序》法帖也被尊崇为“天下第一行草”。
《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今浙江绍兴西南兰清)盛游之事,其书从容娴和,气盛神凝。据传唐太宗李世民酷爱其书法,认为《兰亭序》是“尽善尽美”之作,死后将它一同葬入陵墓。现传《兰亭序》之真伪,曾有过大争论,几乎要挖李世民的墓了。但是《兰亭序》的艺术价值却是一致公认的。宋米芾诗云:“翰墨风流冠古今,鹅池谁不爱山阴;此书虽向昭陵朽,刻石尤能易万金。”历代书家摹本不下几十种,也是书法史上少有的文化现象。
《兰亭序》在王书中虽不及其行草书札,但作为一种典雅、双逸、潇洒的时代风格是无人能超越或与之相伴的。那种疏朗有致的布局,挺秀双逸的风神,变化多端的笔法,纵横自如的取势,使后世学书者感到面对的是一座既平凡又神秘莫测的城楼,往住不得其门而入,单看其用笔的丰富,就有藏锋、称饰、挂笔回锋,牵丝、映带、由方转圆、由圆转方等种种奇妙变化,有些横与波挑又带有隶书遗意,变化莫测,时出新愈,平和之中见奇纵,这也是《兰亭序》永久的艺术魅力所在,所谓“不激不励,风规自远”(唐·孙过庭语)正应是对《兰亭序》之神最恰当的评语。
《兰亭序》为行书帖,但从其圆转流美的行书字体中可以感觉到东晋楷法的完备,在妍美的行书中隐含着楷书的骨力。南朝的楷书很发达,但从王羲之的传本来看,其突出成就显然在行、草方面。与汉魏、西晋比较,王羲之书风的最大特征是用笔细腻而结构多变,过去的书风都走古拙一路,如《平复帖》,而王羲之却能把书法技巧由纯出乎自然而引向较为注重华美而达到精致的境界,与古拙相对而为“秀媚”。将这种充溢韵致的书风与《兰亭序》描写的良辰美景珠联璧合,有一种微妙的人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的境界。作者置身于“祟山峻岭、茂林修竹”之间,“极视听之娱”,抒发乐山乐水之情;与友人雅集,筋咏赏景之际,或悲或喜,情感跌宕,叹人生苦短,良辰美景不常,情景交融,文思喷发,乘兴书之,为中华民族文化留下了旷世杰作。《兰亭序》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自然形态的美和人的情感之美的和谐的结合,似乎有天机入神,走笔如行云流水,进人书艺的最高境界。据说后来王羲之又写过几次,都不可能再达到这种境界,这就是艺术的奥妙。
《兰亭序》书法,符合传统书法的最基本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其笔法刚柔相济,线条变化灵活,点画凝练,书体以散求正,具有敬侧、揖让、对比的间架美感,成为“中和之美”书风的楷模。欣赏《兰亭序》,会获得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参考文献:
[1]杜萌若. 王羲之行书笔法(一)[J]. 书画世界,2011(01):78-81.
[2]杜萌若. 王羲之行书笔法(二)[J]. 书画世界,2011(02):73-76.
[3]王玉梅. 论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成就[J]. 改革与开放,2011(08):198.
[4]杜萌若. 王羲之行书笔法(三)[J]. 书画世界,2011(03):70-73.
[5]杜萌若. 王羲之行书笔法(四)[J]. 书画世界,2011(04):76-79.
[6]杜萌若. 王羲之行书结构法[J]. 书画世界,2011(05):72-75.
[7]杜萌若. 王羲之行书章法[J]. 书画世界,2011(06):73-76.
[8]王岳川. 王羲之的魏晋风骨与书法境界[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8(06):130-140.
[9]周治锐. 王羲之书法艺术单字空间造型的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
[10]李成乾. 唐代集王羲之行书碑刻研究[D].山东大学,2017.
[11]刘瑞鹏. 王羲之刻帖书法研究[D].山西大学,2017.
[12]戴志. 魏晋风度与王羲之《兰亭序》——兼论王羲之对后世书风的影响[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2(01):79-83.
[13]代迎亚. 王羲之《十七帖》临摹与创作感悟[D].河南大学,2015.
[14]吴隽怿. 王羲之行书结字法的传承[D].西南大学,2014.
[15]张新朋. 敦煌文献王羲之《尚想黄绮帖》拾遗[J]. 敦煌研究,2018(06):69-76.
[16]. 清 王铎 草书临王羲之小园帖轴[J]. 中国书法,2019(01):28-31.
[17]董其昌. 草书论书与临王羲之十七帖卷[J]. 中国书法,2019(07):51-53.
[18]韩旭,刘赟. 国家图书馆藏丛帖中二王尺牍目·王羲之篇[J]. 中国书法,2019(09):144-196.
[19]刘涛. 王羲之《寒切帖》考[J]. 中国书法,2019(09):197-202.
[20]杜锋. 王羲之草书《平安帖》研究[J]. 荣宝斋,2019(07):200-221.
[21]沈小翠. 王羲之《乐毅论》传衍述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7.
[22]张天弓. 王羲之《小学篇》与《千字文》考[J]. 书法,2020(01):67-74.
[23]邢慈静. 邢慈静草书临王羲之书[J]. 书法,2020(02):211.
[24]仲威. 《集王羲之书三藏圣教序》北宋拓本两种[J]. 书法,2012(02):43-47.
[25]. 王羲之传世作品选[J]. 书法,2018(07):200+1-24+161+168+171+170+173.
[26]王延智. 势巧形密 清穆灵和——王羲之小楷的历史贡献及审美价值[J]. 江苏教育,2017(85):61-62.
[27]刘振范. 行草书的章法研究——以王羲之《得示帖》为例[J]. 宿州学院学报,2018,33(08):75-78.
[28]闵荫南. 节录王羲之《兰亭序》(草书)[J]. 新疆艺术(汉文),2018(05):69.
[29]张东华. 《雁塔圣教序记》与《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的碑文辨[J]. 书法赏评,2017(02):11-25.
[30]毋牧泉. 卫夫人与王羲之的《姨母帖》[J]. 文史月刊,2017(08):68-74.
[31]杨豪良,姚庆良. 王羲之、米芾、王铎行书比较及其启示[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135-137.
[32]陆华. 行书《题王羲之帖》册页[J]. 书法,2011(06):95.
[33]陈仲明. 王羲之草书与中国草书的发展[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02):101-106.
[34]张传旭. 论王羲之草书[J]. 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3(05):12-14.
[35]张天弓. 王羲之尺牍草书“今体”之辨析[N]. 中国书法报,2019-05-21(003).
[36]. 王铎 草书临王羲之书扇面[J]. 中国书法,2014(11):76-77.
[37]吴巍巍. 王羲之、颜真卿行草风格比较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2.
[38]董菱. 清峻飘逸 含蓄蕴藉——浅谈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J].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4):52-54.
[39]肖大平. 王羲之生平、思想及其尺牍文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百科知识,并列出少量研究文献便于读者参阅,仅供免费学习参考,如有谬误请纠正和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