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朱熹三纲五常与时代背景
2020-4-18  热度:1274  管理员
新浪微博分享 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留言       阅后评论       阅后答题

所谓三纲,即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讲究君臣义,父子亲,夫妻顺。“君为臣纲”是三纲之首,以忠恕为核心。忠乃臣下对君上的绝对忠诚与服从,恕为君上对臣下的包容与仁爱。“父为子纲”则是基础,孝父母,悌手足。“夫为妻纲”也是十分重要,宣扬节烈,妻子对丈夫的绝对服从。三纲讲求的其实是对社会身份的严格划分,每个人要恪守本分,即便是君、父、夫,也不是任意妄为的,他们必须遵守自己的规范,作出表率,才能得到臣、子、妻的服从。五常则是指仁、义、礼、智、信。仁为核心,是内在的道德情操,表现出来就是爱,是恻隐,当然,儒家的爱是一种讲求差别和等级的爱;而义是指适宜社会生活的行为,是羞恶;礼是体现了天理的各种社会规范,是恭敬;智是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是是非;信则是指信守社会契约,是忠信。朱熹认为,人人都遵守三纲五常,恪守本分,那么社会就可以实现安定与和谐。

朱熹所处的时代正值南宋的内忧外患。“靖(jìnɡ)康之耻”深深影响着南宋初年的政局,建炎元年开始,南宋就遭受着金朝政治、军事和文化的全方面压制,“绍兴和议”后军事关系有所缓解,直至 1161 年完颜亮被部下所杀,金朝遣使主动与南宋通好,才使局面得到缓解,彼此互有攻守。可以说,民族危亡是朱熹学术思想最浓墨重彩的背景色。外族的肆掠导致民不聊生,农民起义不断,朝廷中武将政治成为皇权的心腹大患。高宗对外求和,对内却血腥镇压农民起义,导致政府和人民矛盾激烈。朱熹作为是士大夫,夹在其中,深刻体会到了皇权与农民争斗的残酷、野蛮和人心险恶。他内心中始终有着拯救国家、使人民安居乐业的理想抱负。壮年过后,外患稍轻,但内政动荡,“君子小人”之争不断,官僚系统混(hùn)沌(dùn)殆(dài)惰(duò),南宋日益衰落。这种历史的悲剧和困顿给了朱熹发挥才智的舞台,激发了他的道德意识和无限的家国情怀,同时,朱熹的中晚年时期是南宋经济最稳定的阶段,思想文化多元,这给了他稳定地塑造自成一派思想的环境。




参考文献:[1] 吴祖春.传统社会核心价值的形上化及其启示--以“三纲五常”的阴阳五行化论证为例[J].中州学刊,2014,(8):106-111. [2] 苗泽华."三纲五常"新解及其管理智慧[J].衡水学院学报,2017,19(2):44-50.DOI:10.3969/j.issn.1673-2065.2017.02.005. 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由匿名网友上传,仅供免费学习参考。如有谬误请纠正和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