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诞是流行于广州地区的民俗活动,又称南海神诞、南海波罗诞,是民间为纪念南海神的生日而设立的庙会,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会期为每年农历的二月十一日至十三日,十三日为正诞。
波罗诞起源于何时,于今已难考证,但其盛况却可以在南宋人刘克庄的《即事》诗其一、其二中窥见端倪:“香火万家市,烟花二月时。居人空巷出,去赛海神祠。”“东庙小儿队,南风大贾舟。不知今广市,何似古扬州。”明代之后,南海神庙一带无论是环境,还是功能,都出现重大变迁。随着扶胥港商贸的衰落,尽管统治者仍然重视在南海神庙举行祭海仪式,但其功能却更多地演化为民俗,尤其每年的波罗诞庙会更变成民众的自娱自乐。民间的祭祀和民俗活动愈演愈烈,到清代更步入兴盛。嘉庆年间番禺籍举人崔弼撰的《波罗外纪》,十分生动地描述了当时庙会的热闹情景:“波罗庙每岁二月初旬,远近环集,楼船花艇,小舟大舸,连泊十余里。有不能就岸者,架长篙接木板作桥,越数十重船以渡。”发展至今,人们在这里烧香祭祀南海神,纯粹是民间性的祈祷求愿,不再与海上贸易和官方拜祭南海神有关。上世纪50年代,古庙年久失修,后来更受极左思潮冲击,庙会中断多年。80年代古庙重修,庙会开始恢复。
波罗诞的传统民俗活动异彩纷呈,有水上庆会、四乡会景、化妆巡游、龙狮相会、飘色表演、大戏杂耍、龙舟盛会、文人雅集、花朝节等活动。庙会上还有最能反映广州民俗风情的波罗鸡、波罗符、大葵扇、风车、小狮子头等。人们“游波罗”时,波罗鸡是必购的吉祥物。据民间传说每年的波罗鸡中总有一只会啼,这只鸡可以为买主带来财富;传统的波罗鸡是实心的,工序相当复杂,从选择泥模、粘贴纸张、挑选鸡毛,到烘干、上颜色等,都受到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手工制作波罗鸡,往往需要花上艺人一年的时间。波罗诞那天,邻近的十五村各家各户还都蒸糕裹粽做包点,用以祭祀或赠送亲友,称为“波罗粽”,也是比较独特的民俗事项。
波罗诞庙会是广州地区最大的民间传统庙会之一,届时南海神庙(波罗庙)方圆数十里的民众都前来“游波罗”,热闹程度胜似春节。当地俗语有云“第一游波罗,第二娶老婆”,把游庙会与人生大事相提并论,足见对其重视的程度。2005年广州民俗文化艺术节与波罗诞庙会结合,以千年庙会为平台,展示和宣传广州乃至岭南地区的各种民俗文化艺术,成为新时期以来庙会活动的一个亮点。
从官府的拜祭,演变成了民间的娱乐,波罗诞的历史见证了我国古代祭海文化的发展;另外广州民间把南海神庙称为波罗庙,把南海神诞称为波罗诞,把达奚司空称为波罗神,波罗庙和波罗诞的传统在民间历久不衰都充分显示出广州地区兼容并蓄的海洋性格;而且波罗诞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买波罗鸡的习俗融合了广州人“讲意头”的传统,形成了独特的庙会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波罗诞一些传统习俗逐渐变形或消亡,波罗鸡制作技艺的传承更处于濒危状态,急需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和扶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