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荔湾区旧称“西关”,是对外通商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口岸,广州铜器制造业历史悠久,考古发现南越王墓中已有精品铜器,据资料记载,西关“打铜街”在清乾隆时已有地名,为铜器具生产和销售的一条专业街。清末,广州打铜行工人曾多达2000余人,时有谚语称“苏州样,广州匠”当时“入黑白铅则为熟铜,入锡则为生铜,各器均由工人制成,寄卖于铜铁店,销行内地各埠及西、北江”。西关打铜工艺现主要分布在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一代,在华林玉器市场附近也有部分店铺销售。
西关打铜工艺铜材料是块状原铜材料(青铜、黄铜、紫铜)锻压成厚、薄不同规格型号的板块、铜管等。西关打铜工艺分铸造与打制两类,铸造以模浇铸成型,主要用于艺术品;打制以薄铜锡片,用模压或锤子敲击而成,以日用品最多。此外,还有一种铜钱行,多以熟铜箔抽拨成线而制作小件。西关打铜工艺先把原铜材料裁剪、锻打成所需的形状不同部位,采用重锤成型,轻敲慢打,按各部分器具不同位置进行焊接、打磨、抛光制成各种不同用途的铜器具。打制成型后在器具上通过錾、刻、雕、批、镶嵌等各种手工艺进行装饰加工。铜锡器表面纹样装饰精致,刀法简练,线条流畅,题材多样。西关打铜工艺铜器制品分为青铜器、黄铜器、紫铜器。按不同用途分为日用品类,如铜盘、铜水煲、汤盘子、炉、盒、壶、杯、镜、锅、碗、筷、蚊帐钩、钮扣等;工艺品类,如香炉、各种动物等;乐器类,如锣、钹、鼓、笛等;供器类,如香案、佛像、刀枪剑戟、仪仗等。
西关打铜工艺是传统的手工艺作业,铜器制品的焊接采用铅锡物焊接和铜焊铜的工艺进行焊接(如紫铜制品采用紫铜焊接),具有较高的工艺美术欣赏、艺术、科学和实用价值。西关打铜工艺世代传承反映历史时代的变迁和百姓生活的变化,西关打铜工艺已成为历史学、人文学、美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民俗学和宗教学等多种学科研究对象。
因购买铜器皿的消费人群较少,手工铜器的制作成本较高,懂得手工打铜的匠人少且年迈人多,不利于手工打铜器皿的经营,西关打铜工艺这门传统技艺生存空间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