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狮”舞是南派狮子中的一种,成名于民国初年,为区别于“三星狮”而取名“七星狮”。“七星狮”舞在松岗约70多年历史,深受当地百姓喜爱。
松岗七星狮保留了传统“七星狮”的完整套路舞法,具有文武双全的特点,分为文狮和武狮。文狮和武狮主要以颜色和服饰区别,同时也代表着三国时期不同人物。黄色醒狮是文狮,代表刘备,其舞步以轻柔慢为主,俗称“举头不留面”。武狮穿黑、红、白服饰,分别代表张飞、关羽和关平。黑色醒狮的舞步有力起劲,红色和白色的醒狮舞步稳健、扎实、有力。文狮的主要舞法为“写书法”,武狮的主要舞法有“斗蛇”、“斗蜈蚣”、“斗螃蟹”、“斗鲤鱼”、“踩砂锅”等,极具沿海岭南鲜活的特色。“斗蛇”、“斗蜈蚣”、“斗螃蟹”、“斗鲤鱼”这四种醒狮玩法共同特征是有醒狮同动物玩耍、“吃东西”等生动活泼的动作。其中,“斗蛇”最具特色,亦最为惊险。与其他几种玩法的动物是以道具摆放或制作而成不同,“斗蛇”所斗的是活生生的眼镜蛇,表演者需长时间以狮舞形态与活眼镜蛇缠斗,并将蛇吃进狮嘴里,再扔出。表演惊险刺激,考验舞狮者的能力,为狮舞表演中所罕见。
除文武狮舞法外,“七星狮”还有广场狮舞表演,主要为三人表演,一人饰大头佛,一人舞狮头,一人披狮尾饰演狮子。传统的“七星狮”广场狮舞表演中,“大头佛”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表演前,“大头佛”和狮子先在睡觉,待鼓声三更响起,“大头佛”和狮子起身,“大头佛”带着狮子巡场地一圈,向四面人群、东南西北四角行三拜九叩礼。礼毕,“大头佛”和狮子返回原地继续睡觉。待鼓声五响(代表五更天亮),“大头佛”先行起身洗刷,开门拜神,拿着葵扇拍打狮子,酣睡的狮子此时拘泥作态,擦洗嘴脸伸懒腰。此后,一只威猛而神奇的“百兽之王”跃然起舞。通过狮头与狮尾协调配合,配合伴奏鼓乐,展示狮子的喜、怒、衷、乐、动静、移、睡、卧、行、跃等绝活。
七星狮伴奏乐以打击乐为主,节奏与“三星狮”的五拍不同,为七点半鼓,即七拍半。步伐上,“三星狮”为“低马”为主,基本没什么走步伐,而“七星狮”则讲求步伐,有碎步、马步、弓步、麒麟步等。“七星狮”造型多样,有狗形、鹤形、八马朝头,单蹄等。
松岗七星狮特色鲜明,是当地村民精神信仰的传承和寄托,这对研究松岗当地村民民风、民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保留了传统“七星狮”的完整套路,特别是“斗蛇”技艺更是一绝,是研究我国南狮舞蹈流变过程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很历史文化价值。松岗七星狮舞已于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近年来,在各方的努力下,“七星狮”舞已培养了一批年轻的传承人,但“七星狮”舞的文、武狮舞法都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年青一代传承者怕辛苦,不愿下苦功,特别是“写书法”以及“斗蛇”等绝技更难觅接班人,随时面临人亡艺绝的境地,需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保护和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