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火把节是楚雄彝族自治州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庆典,流传于楚雄州各县市的彝族村寨。
火把节又称“过大年”,起源于星回节,历史悠久。史料中记载了“夷妇阿南”之说、“诸葛亮南征,父老举燎相迎”之说、“皮罗阁统一六诏,火烧松明楼”等有关火把节起源的不同故事,在民间也流传着许多关于火把节来历的传说,如民间传说《喜鹊姑娘》。
火把节节期为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节日期间,彝族各村寨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祭天地、祭火、祭祖先、驱邪除恶,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家宅平安,体现了彝族人民尊重自然规律、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节日期间,人们举行盛大的祭祀、祈福等活动。探亲访友,听老人唱古歌,并开展赛装、对歌、跳脚、摔跤、斗牛、磨担秋等文艺体育活动,内容十分丰富。楚雄州10县、市彝族聚居地区过火把节的方式各有不同特点,但主要内容相似。楚雄市比较注重火把节的祭火神、祭庄稼神及除家秽的仪式;树苴乡要跳民间祭祀舞蹈十二兽舞,由12名青壮年男女模仿十二兽的习性动作,同时有农耕、栽种、收割、十二兽相生相克等内容,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双柏县境内罗武支系的彝族,火把节节期为5天;双柏县法脿小麦地冲一带的彝族地区要跳“老虎笙”舞;禄丰县高峰地区彝族从六月二十日就开始“迎火把”,此后一连几天都是分户过节。火把节体系严整、形态完备,是宗教、祭祀、文艺、体育、社交和农产品交流的集中活动场所,凡具代表性的彝族歌舞在火把节期间都能得到最好展现。
楚雄彝族火把节群众基础非常广泛,覆盖楚雄州所有彝族村寨,影响极广,是彝族人民与各民族交流来往的主要活动之一,对促进民族团结有现实的社会功能。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及政府介入等外部环境的变化,火把节的影响范围日益扩大,但是,火把节也出现传统观念及习俗淡化、节庆活动城镇化、民俗活动商业化等变化趋势。(仅用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如有违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