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古诗:送杨氏女(韦应物)
2019-8-23  热度:631  作者:韦应物
新浪微博分享 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留言       阅后评论       阅后答题

吟唱:

节奏:二、一、二

平仄:不严格

押韵:平韵部(下平)

特点:句中,对句,邻句无律诗严格的“平仄”。古诗押韵也可用平水韵的仄声,甚至仄声的邻韵。颔联、颈联无对仗要求。

原文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直译

永日戚(qī)出行悠悠。

我整日忧郁而悲悲戚戚,女儿就要出嫁遥远地方。

女子有行,大江溯(sù)轻舟。

今天她要远行去做新娘,乘坐轻舟沿江逆流而上。

尔辈恃(shì)抚念慈柔。

你姐妹自幼尝尽失母苦,念此我就加倍慈柔抚养。

幼为所育,两别不休。

妹妹从小全靠姐姐养育,今日两人作别泪泣成行。

对此中肠,义往复留。

面对此情景我内心郁结,女大当嫁你也难得再留。

自小阙(quē)内训,事姑贻(yí)我忧。

你自小缺少慈母的教训,侍奉婆婆的事令我担忧。

赖兹令门,任恤庶(shù)无尤。

幸好依仗你夫家好门第,信任怜恤不挑剔你过失。

贫俭所尚,资从待周。

安贫乐俭是我一贯崇尚,嫁妆岂能做到周全丰厚。

孝恭妇道,容止猷(yóu)。

望你孝敬长辈遵守妇道,仪容举止都要符合潮流。

别离今晨,见尔何秋。

今晨我们父女就要离别,再见到你不知什么时候。

居闲遣(qiǎn)临感难收。

闲居时忧伤能自我排遣,临别感伤情绪一发难收。

归来幼女,零泪缨(yīnɡ)

回到家中看到孤单小女,悲哀泪水沿着帽带长流。

注解:[永日]:整天。[悠悠]:遥远貌。[]:指出嫁。[无恃]:无母。[令门]:对其夫家的尊称。[容止]:这里是一举一动的意思。[居闲]:平日。

韵译

永日戚(qī)出行悠悠。

我整日忧郁而悲悲戚戚,女儿就要出嫁遥远地方。

女子有行,大江溯(sù)轻舟。

今天她要远行去做新娘,乘坐轻舟沿江逆流而上。

尔辈恃(shì)抚念慈柔。

你姐妹自幼尝尽失母苦,念此我就加倍慈柔抚养。

幼为所育,两别不休。

妹妹从小全靠姐姐养育,今日两人作别泪泣成行。

对此中肠,义往复留。

面对此情景我内心郁结,女大当嫁你也难得再留。

自小阙(quē)内训,事姑贻(yí)我忧。

你自小缺少慈母的教训,侍奉婆婆的事令我担忧。

赖兹令门,任恤庶(shù)无尤。

幸好依仗你夫家好门第,信任怜恤不挑剔你过失。

贫俭所尚,资从待周。

安贫乐俭是我一贯崇尚,嫁妆岂能做到周全丰厚。

孝恭妇道,容止猷(yóu)。

望你孝敬长辈遵守妇道,仪容举止都要符合潮流。

别离今晨,见尔何秋。

今晨我们父女就要离别,再见到你不知什么时候。

居闲遣(qiǎn)临感难收。

闲居时忧伤能自我排遣,临别感伤情绪一发难收。

归来幼女,零泪缨(yīnɡ)

回到家中看到孤单小女,悲哀泪水沿着帽带长流。

评析

        诗人的大女儿要出嫁,他的心情异常复杂,遂写了此诗。此诗是父女情的白描,是真性情的流露,令人读来感伤不已。

女儿即将远行,父亲心有不舍,却情难敌义。开头点明女儿将出嫁之事:女儿要嫁往夫家路途很遥远。念及女儿幼年丧母,自己一身兼父母之慈爱,当此离别之际,心中甚为不忍。然而女大当嫁是天经地义的事。诗人忍痛告诫女儿到了夫家,要遵从礼仪孝道,要勤俭持家,这是对女儿的一片殷殷期望。

这是一首送女出嫁的好诗。送女出行,万千叮咛;怜其无恃,反复诫训。诗人早年丧妻,因为对亡妻的思念,对幼女自然更加怜爱。在长女出嫁之时,自然临别而生感伤之情。诗中说幼女与长女“两别泣不休”,其实父女之间也是如此。作者没有多写自己的直观感受,而是把更多的笔墨用于谆谆教导和万般叮咛:“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强忍住泪水说完这些,送走女儿才发现自己还是控制不了自己,只能与幼女相对而泣。一个情感复杂、无可奈何的慈父形象由此跃然纸上。

全诗情真语挚,至性至诚。慈父之爱,骨肉深情,令人感动。“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两句,可作为嫁妆的千秋典范。

创作背景(什么样心景写什么样的诗)

诗人早年丧妻,留下两小女相依为命,父女感情颇为深厚。此时大女儿要嫁的夫家路途遥远,当此离别之际,心中自然无限感伤。然而女儿出嫁是天经地义的事,在临行前,诗人万千叮咛,谆谆告诫:要遵从礼仪、孝道,要勤俭持家。其殷殷之情,溢于言表。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朝代轴线

三皇五帝、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作者:韦应物737~792)、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传统文化体系

汉写书写

1

1

哲学思想

1

道德体系

1


参考文献:[1]赖瑞和. 韦应物的诗《送杨氏女》——历史和文学的解读[J]. 唐史论丛,2018(01):1-20. [2]曹小丰. 韦应物《送杨氏女》中的哭嫁婚俗浅析[J]. 名作欣赏,2013(32):59-61. [3]张仁健. 哪个须眉无亲情——读韦应物《送杨氏女》有感[J]. 名作欣赏,1995(05):81-82. 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由匿名网友上传,仅供免费学习参考。如有谬误请纠正和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