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夜归鹿门山歌(孟浩然)
2019-9-19  热度:527  管理员
新浪微博分享 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留言       阅后评论       阅后答题

吟唱:

节奏:二、二、一、二

平仄:不严格

押韵:平韵部(上平)

特点:句中,对句,邻句无律诗严格的“平仄”。古诗押韵也可用平水韵的仄声,甚至仄声的邻韵。颔联、颈联无对仗要求。

原文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直译

山寺钟鸣已昏,渔梁渡头渡喧。

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回荡山谷,渔梁渡口处一片喧闹的声音。

人随沙路江姑,余亦乘舟鹿门。

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月照烟树,忽到庞公隐处。

鹿门的月光使山树显现出来,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

扉(fēi)松径寂寥,惟有幽人来去。

清冷的山岩路寂静的林间道,唯有隐居的人在此飘逸来去。

注解:[渔梁]:在襄阳东、离鹿门很近。[庞公]:庞德公、东汉隐士。

韵译

山寺钟鸣已昏,渔梁渡头渡喧。

山寺钟声鸣响,天色已近黄昏,渔梁渡头,一片争渡的喧哗声。

人随沙路江姑,余亦乘舟鹿门。

人们沿着沙岸,向着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船,摇橹回到鹿门。

鹿门月照烟树,忽到庞公隐处。

鹿门月光照亮轻烟缭绕的树木,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的住处。

岩扉松径寂寥,惟有幽人来去。

岩壁当门对着松林长径多寂寥,只有我这个幽人在此自来自去。

评析

    这是歌咏归隐情怀志趣的诗。首两句先写夜归的一路见闻;山寺传来黄昏报钟,渡口喧闹争渡,两相对照,静喧不同。三、四句写世人返家,自去鹿门,殊途异志,表明诗人的怡然自得。五、六句写夜登鹿门山,到得庞德公栖隐处,感受到隐逸之妙处。末两句写隐居鹿门山,心慕先辈。

    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

创作背景(什么样心景写什么样的诗)

孟浩然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此当作于作者四十岁后隐居鹿门时,即景龙二年(708)至先天元年(712)间,故题为“夜归鹿门山”。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前人说孟浩然诗“气象清远,心悰孤寂”,而“出语洒落,洗脱凡近”(《唐音癸签》引徐献忠语)。这首七古倒很能代表这些特点。从艺术上看,诗人把自己内心体验感受,表现得平淡自然,优美真实,技巧老到,深入浅出,是成功的,也是谐和的。也正因为诗人真实地抒写出隐逸情趣,脱尽尘世烟火,因而表现出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朝代轴线

三皇五帝、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作者:孟浩然689-740、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参考文献:[1]谭邦和.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赏析[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5):43. [2]杨卫丽. 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异同论[D].山东大学,2012. [3]陈晓琳. 生态美学视野下的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 [4]孙丽华. 论孟浩然的故乡情结[D].湖北师范学院,2015. [5]朱猛. 孟浩然诗歌创作艺术渊源研究[D].东南大学,2015. [6]刘峰峰. 论孟浩然及其诗歌在唐代的接受与传播[D].漳州师范学院,2012. [7]思履主编.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选编).全注全译.北就: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8:42-42. 为便于爱好者了解更多知识以得到启发和研究,列出了少量研究文献,仅供免费学习参考,如有谬误请纠正和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谢!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