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石鱼湖上醉歌·并序(元结)
2019-9-20  热度:576  管理员
新浪微博分享 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留言       阅后评论       阅后答题

吟唱:

节奏:二、二、一、二

平仄:不严格

押韵:平韵部(下平)

特点:句中,对句,邻句无律诗严格的“平仄”。古诗押韵也可用平水韵的仄声,甚至仄声的邻韵。颔联、颈联无对仗要求。

原文

漫叟以公田米酿酒,因休暇则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遍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石渔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座以散愁。

直译

叟(sǒu)以公田米酿酒,因休(xiá)则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

我用公田的米酿酒,常借休假之闲,载酒到石鱼湖上,暂且博取一醉。

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fǎnɡ)载之,遍饮坐者。

在酒酣欢快之中,靠着湖岸,伸臂向石鱼取酒,叫船载着,使所有在座的人都痛饮。

意疑倚巴丘酌(zhuó)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好象靠着巴陵山,而伸手向君山上舀酒一般,同游的人,也象绕洞庭湖而坐。酒舫漫漫地触动波涛,来来往往添酒。

于是作了这首醉歌,歌咏此事。

渔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山青。

湖南道州的石鱼湖,真象洞庭,夏天水涨满了,君山翠绿苍苍。

樽(zūn)(zhǎo)酒徒历历洲岛。

且把山谷作酒杯,湖水作酒池,酒徒济济,围坐在洲岛的中央。

长风连日大浪,不能废人酒舫。

管他连日狂风大作,掀起大浪,也阻遏不了,我们运酒的小舫。

我持长瓢巴丘,酌饮四座散愁。

我手持酒葫芦瓢,稳坐巴丘山,为四卒斟酒,借以消散那愁肠!

注解:[漫叟]:元结的别号。[]:似。[]:犹助兴。

韵译


叟(sǒu)以公田米酿酒,因休(xiá)则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

我用公田的米酿酒,常借休假之闲,载酒到石鱼湖上,暂且博取一醉。

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fǎnɡ)载之,遍饮坐者。

在酒酣欢快之中,靠着湖岸,伸臂向石鱼取酒,叫船载着,使所有在座的人都痛饮。

意疑倚巴丘酌(zhuó)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好象靠着巴陵山,而伸手向君山上舀酒一般,同游的人,也象绕洞庭湖而坐。酒舫漫漫地触动波涛,来来往往添酒。

于是作了这首醉歌,歌咏此事。

渔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山青。

湖南道州的石鱼湖,真象洞庭,夏天水涨满了,君山翠绿苍苍。

樽(zūn)沼(zhǎo)酒徒历历洲岛。

且把山谷作酒杯,湖水作酒池,酒徒济济,围坐在洲岛的中央。

长风连日大浪,不能废人酒舫。

管他连日狂风大作,掀起大浪,也阻遏不了,我们运酒的小舫。

我持长瓢巴丘,酌饮四座散愁。

我手持酒葫芦瓢,稳坐巴丘山,为四卒斟酒,借以消散那愁肠!

评析

    序文主要叙述作者与其友属在石鱼湖上饮酒的事及作者对此事的感受。该反映了封建士大夫以酒为戏,借饮取乐的生活情趣。诗的末句说:“酌饮四坐以散愁。”实际上,作者并没有在诗中表现哪一句是在写愁,以及字里行间有什么愁,所以“散愁”一句是无病呻吟。该诗以酒为戏,借饮取乐,抒写了作者的情趣是真的,说作者及其四坐有愁而举杯消愁却是假的。从内容看,该诗无可取之处。

 该诗为七言诗,但它的句型与语气,实取之于民歌,既显得顺口,又使人易记。

创作背景(什么样心景写什么样的诗)

 元结在代宗时,曾任道州刺史,其时他写了好几首吟石鱼湖的诗。《石鱼湖上作序》云:“泉南上有独石在水中,状如游鱼。鱼凹处,修之可以贮酒。水涯四匝,多欹石相连,石上堪人坐,水能浮小舫载酒,又能绕石鱼洄流,及命湖曰石鱼湖,镌铭於湖上,显示来者,又作以歌之。”这首《石鱼湖上醉歌》诗前的序言交代了写作此诗的背景,说明此诗作于元结与其友人在石鱼湖上饮酒之时。此诗乃歌咏石鱼湖风景,抒发诗人淡于仕途进取,意欲归隐的胸怀。诗起首以洞庭湖作比石鱼湖,以君山作比石鱼;接着叙述在石鱼的寻欢作乐;最后说明即使有大风大浪,也不能阻止饮酒作乐,借以忘忧。诗的格调清新自然,乘兴而发,毫无拘束,足见诗人胸襟之开阔,和及时行乐的思绪。

作者介绍

元结(719~772年),中国唐代文学家。字次山,号漫叟 、聱叟 。河南鲁山人。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 (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大历七年(772)入朝,同年卒于长安。

朝代轴线

三皇五帝、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作者:元结719~772年、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参考文献:[1]李静. 元结及其诗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2]陈仲庚. “隔”与“不隔”的山水美——元结山水诗的审美特征及其价值[J]. 船山学刊,2010(02):151-153. [3]何安平. 元结思想与文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6. [4]肖献军. 论元结在序体文上的成就与贡献[J]. 湖湘论坛,2019,32(03):119-127. [5]彭小乐. 元结“以文为诗”论[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5,31(10):70-72. 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由匿名网友上传,仅供免费学习参考。如有谬误请纠正和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