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月夜忆舍弟(杜甫)
2019-9-22  热度:571  管理员
新浪微博分享 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留言       阅后评论       阅后答题

吟唱:

节奏:二、一、二

平仄:严格

押韵:平韵部(下平)

特点:句中,对句,邻句有严格的“平仄”。平声入韵。颔联、颈联有对仗要求。

原文

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直译

戍(shù)人行,秋边雁声。

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露从夜白,月是乡明。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弟分散,无家死生。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书不达,况乃休兵。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注解:[]:戌楼上的更鼓。[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境。[]:一直,老是。

韵译

戍(shù)人行,秋边雁声。

楼响过更鼓,路上断了行人形影,秋天的边境,传来孤雁悲切的鸣声。

露从夜白,月是乡明。

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远方兄弟,望月怀思,觉得故乡月儿更圆更明。

有弟分散,无家死生。

可怜有兄弟,却各自东西海角天涯,有家若无,是死是生我何处去打听?

寄书不达,况乃休兵。

平时寄去书信,常常总是无法到达,更何况烽火连天,叛乱还没有治平。

评析

    诗作于乾元二年(759),这时安史之乱尚未治平,作教师于战乱中,颠沛流离,历尽国难家忧,心中满腔悲愤。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寄托萦怀家国之情。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结构严密,环环相扣,句句转承,一气呵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句,可见造句,的神奇矫健。

创作背景(什么样心景写什么样的诗)

这首是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作者介绍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朝代轴线

三皇五帝、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作者: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参考文献:[1]李炎. 既怀家愁 又忧国难——杜甫《月夜忆舍弟》赏析[J]. 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04):42-43. [2]曾小艳,陆星宇.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浅析杜甫兄弟诗[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08):75-76. [3]米志艳. 从杜甫的亲情诗看他对儒家“仁爱、孝悌”思想的实践[J]. 语文学刊,2016(10):71-72. [4]黄友芳. 杜甫的亲族诗文与亲族成员研究[D].西南大学,2019. 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由匿名网友上传,仅供免费学习参考。如有谬误请纠正和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