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草/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解说:李老师
2019-9-22  热度:473  管理员
新浪微博分享 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留言       阅后评论       阅后答题
  • 点击开始播放……

语音文稿:【02010-0026】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代: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解析:

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足见白居易的才气。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

微课文稿:(背景音乐)

吟唱:

节奏:二、一、二

平仄:严格

押韵:平韵部(下平)

特点:句中,对句,邻句有严格的“平仄”。平声入韵。颔联、颈联有对仗要求。

原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直译

离离上草,一岁枯(kū)荣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不尽,春风又生。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芳侵(qīn)古道,晴翠荒城。

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又送孙去,萋(qī)别情。

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注解:[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远芳]:伸展到远处的草。[萋萋]:茂盛的样子。

韵译

离离上草,一岁枯(kū)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野火不尽,春风又生。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远芳侵(qīn)古道,晴翠荒城。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又送孙去,萋(qī)别情。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评析

    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创作背景(什么样心景写什么样的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唐德宗贞元三年(公元788年),作者当时只有十六岁。此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朝代轴线

三皇五帝、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作者:白居易772年-846年、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参考文献:[1]韩立新. 忧喜是心火 荣枯是眼尘——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解分析[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8(02):73-83. [2]石玉红. “赋得体”中的绝唱——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8):66-67. [3]关秀娟. 积极向上 乐观进取——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J]. 甘肃教育,2015(14):87. [4]袁媛. 妙读叠词:破解古诗词教学之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课为例[J]. 教育视界,2018(06):27-29. [5]陈国安. 一首凄美的诗——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重读[J]. 教师博览,2012(11):56-57. [6]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J]. 甘肃教育,1996(Z2):63. [7]王莹,高晶晶. 淡淡“离别”相思美——浅谈新学堂歌《赋得古原草送别》[J]. 音乐时空,2014(11):155. [8]孙丹. 从《赋得古原草送别》看白居易的生命意识与兼济思想[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4(06):109-110. [9]石芸. 忍看朋辈成逐客 恨向草丛觅小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新解[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2):36-39. 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由匿名网友上传,仅供免费学习参考。如有谬误请纠正和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上一篇: 没蕃故人(张藉)
 下一篇: 旅宿(杜牧)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