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吟唱: 节奏:二、二、二、一 平仄:严格 押韵:平韵部(下平) 特点:句中,对句,邻句有严格的“平仄”。平声入韵。颔联、颈联有对仗要求。 |
原文 |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
直译 |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pǔ)○清江○万里○桥。 西山终年积雪,三城都有重兵驻防;南郊外的万里桥,跨过泱泱的锦江。 海内○风尘○诸(zhū)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海内连年战乱,几个兄弟音讯阻隔;彼此天涯海角,只我一人好不凄怆?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juān)埃(āi)○答圣○朝。 惟将迟暮的年光,交与多病的身躯;至今无点滴功德,报答贤明的圣皇。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我独自地骑马郊游,常常极目远望,世事一天天萧条,真叫人不堪想象。 |
注解:[西山]:在成都西,主峰雪岭终年积雪。[三城]:指松(今四川松潘县)、维(故城在今四川理县西)、保(故城在理县新保关西北)三州。[戍]:防守。三城为蜀边要镇,吐蕃时相侵犯,故驻军守之。[南浦]:南郊外水边地。 [清江]:指锦江。[万里桥]:在成都城南。蜀汉费祎(yī)访问吴国,临行时曾对诸葛亮说:“万里之行,始于此桥。”这两句写野望。[迟暮]:这时杜甫年五十。[供多病]:交给多病之身了。 |
韵译 |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pǔ)○清江○万里○桥。 西山终年积雪,三城都有重兵驻防;南郊外的万里桥,跨过泱泱的锦江。 海内○风尘○诸(zhū)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海内连年战乱,几个兄弟音讯阻隔;彼此天涯海角,只我一人好不凄怆?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juān)埃(āi)○答圣○朝。 惟将迟暮的年光,交与多病的身躯;至今无点滴功德,报答贤明的圣皇。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我独自地骑马郊游,常常极目望,世事一天天萧条,真叫人不堪想象。 |
评析 |
这首诗虽是写郊游野望的感触,忧家忧国,伤己伤民的感情,迸溢于字里行间。 诗的首联写从高低两处望见的景色。颔联是抒情,由野望想到兄弟的飘散和自我孤身浪迹天涯。颈联继续抒写迟暮多病不能报效国家之感。末联以出效极目,点明主题“野望”,以人事萧条总结中间两联。全诗感情真挚,语言淳朴。 |
创作背景(什么样心景写什么样的诗) |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天,诗人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子儿女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这首诗作于定居草堂的第二年(上元二年,761)。 |
作者介绍 |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朝代轴线 |
三皇五帝、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作者:杜甫712-770)、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