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吟唱: 节奏:二、二、一、二 平仄:严格 押韵:平韵部(下平) 特点:句中,对句,邻句有严格的“平仄”。平声入韵。颔联、颈联有对仗要求。 |
原文 |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
直译 |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从古到今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kòu)盗○莫○相侵。 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极星不可动摇;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日暮时分我要学孔明聊作梁父吟。 |
注解:[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市南,岷江支流,以濯锦得名,杜甫的草堂即临近锦江。[来天地]:与天地俱来。[玉垒]:山名,在今四川灌县西。[变古今]:与古今俱变。[北极句]:广德元年(七六三)十月,吐蕃陷长安,立广武王李承弘为帝,代宗至陕州(今河南陕县),后郭子仪收复京城,转危为安。此句喻吐蕃虽陷京立帝,朝廷始终如北极那样不稍移动。北极:北辰。[西山寇盗]:指吐蕃。同年十二月,吐蕃又陷松、维、保三州(皆在四川境)及云山新筑二城,后剑南西川诸州也入吐蕃。意谓朝廷终不因侵扰而稍改。故吐蕃也莫相侵。[《梁父吟》]:乐府篇名。相传诸葛亮隐居时好为《梁父吟》。但现存《梁父吟》歌词,系咏晏婴二桃杀三士事,与亮隐居时心情似不相涉,故学者疑之,一说亮所吟为《梁父吟》古曲。又一说吟者是杜甫自己。按:李白也曾作《梁甫吟》,此处之“聊为”,疑杜甫也欲作此曲以寄慨。 |
韵译 |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从古到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kòu)盗○莫○相侵。 大唐的朝廷真象北极星不可动摇;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日暮时分我要学习孔明聊作梁父吟。 |
评析 |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即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从空间着眼。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上,起着突出的作用。“花近高楼”写近景,而“锦江”、“玉垒”、“后主祠”却是远景。“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这种兼顾时间和空间的手法,增强了诗的意境的立体感,开阔了诗的豁达雄浑的境界。诗的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历来为诗家所推崇。沈德潜以为“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
创作背景(什么样心景写什么样的诗) |
这首诗是公元76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春,杜甫在成都所写。当时诗人已在四川居住了五年。此诗国家内忧外患,后听说好友严武被任命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欣喜不已。在一个暮春,诗人登楼凭眺,有感而作此诗。 |
作者介绍 |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朝代轴线 |
三皇五帝、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作者:杜甫712-770)、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