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吟唱: 节奏:二、二、一、二 平仄:严格 押韵:平韵部(下平) 特点:句中,对句,邻句有严格的“平仄”。平声入韵。颔联、颈联有对仗要求。 |
原文 |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
直译 |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jì)○寒宵。 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野哭○几家○闻○战伐(fá),夷(yí)歌○数处○起○渔樵(qiáo)。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愚)都终归黄土;我眼前的这点寂寥(指郊游和亲人间的慰藉)又算得了什么呢。 |
注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季日短。景:日光。[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瞿塘峡在夔州东。[星河]:星辰与银河。[野哭句]:意谓从几家野哭中听到战争的声音。几家:一作“千家”。[夷歌句]:意谓渔人樵夫都唱着夷歌,见夔州之僻远。夷:指当地少数民族。[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跃马]:指公孙述。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这句是贤愚同尽之意。 |
韵译 |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jì)○寒宵。 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fá),夷(yí)歌○数处○起○渔樵(qiáo)。 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 |
评析 |
这首诗是诗人在大历元年(766)寓于夔州西阁作所。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以诸葛亮和公孙述为例,说明贤愚忠逆都同归于尽,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谓了。全诗气象雄阔,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
创作背景(什么样心景写什么样的诗) |
这首诗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 |
作者介绍 |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朝代轴线 |
三皇五帝、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作者:杜甫712-770)、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