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
2019-9-22  热度:592  管理员
新浪微博分享 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留言       阅后评论       阅后答题

吟唱:

节奏:二、二、一、二

平仄:严格

押韵:平韵部(上平)

特点:句中,对句,邻句有严格的“平仄”。平声入韵。颔联、颈联有对仗要求。

原文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直译

群山壑(hè)荆(jīnɡ)生长(fēi)有村。

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地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山村还至今留存。

一去紫台朔(shuò)漠,独留冢(zhǒnɡ)黄昏,

皇宫离开去到那塞外沙漠,最后只留荒郊上的一座孤坟对着黄昏。

画图省识风面,环佩空归夜魂。

糊涂的君王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琵琶胡语,分明怨恨中论。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注解:[明妃]:即王嫱(qiánɡ),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昭君村在归州(今湖北秭归县)东北四十里,与夔州相近。
[尚有村]:还留下生长她的村庄,即古迹之意。[一去句]:昭君离开汉宫,远嫁匈奴后,从此不再回来,永远和朔漠连在一起了。紫台:犹紫禁,帝王所居。江淹《恨赋》:“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朔漠:北方沙漠,指匈奴所居之地。[画图句]:意谓元帝对着画图岂能看清她的美丽容颜。

[环佩句]:意谓昭君既死在匈奴不得归,只有她的魂能月夜归来,故曰“空归”。应上“向黄昏”。环佩:妇女装饰品,指昭君。[千载两句]:琵琶本西域胡人乐器,相传汉武帝以公主(实为江都王女)嫁西域乌孙,公主悲伤,胡人乃于马上弹琵琶以娱之。因昭君事与乌孙公主远嫁有类似处,故推想如此。又《琴操》也记昭君在外,曾作怨思之歌,后人名为《昭君怨》。作胡语:琵琶中的胡音。曲中论:曲中的怨诉。

韵译

群山壑(hè)荆(jīnɡ)生长妃(fēi)有村。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

一去紫台朔(shuò)漠,独留冢(zhǒnɡ)黄昏,

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画图省识风面,环佩空归夜魂。

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

千载琵琶胡语,分明怨恨中论。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评析

    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mò)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的终结。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沈德潜说:“咏昭君诗此为绝唱。”信然。

创作背景(什么样心景写什么样的诗)

《咏怀古迹五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今重庆奉节)写成的组诗。这五首诗分别吟咏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在长江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赞颂了五位历史人物的文章学问、心性品德、伟绩功勋,并对这些历史人物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全诗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这组诗是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作品。作者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朝代轴线

三皇五帝、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作者:杜甫712-770、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参考文献:[1] 陆德阳.青冢之辨及其意象——兼论杜甫《咏怀古迹》之三的艺术特征[J].学术界,2015,(6):197-208.DOI:10.3969/j.issn.1002-1698.2015.06.022. [2] 王俊鸣.读古诗要做句法分析——以杜甫《咏怀古迹》之三为例[J].中学语文教学,2013,(7):31-33.DOI:10.3969/j.issn.1002-5154.2013.07.009. [3] 徐昌才.字斟句酌品诗心---在比较品读中教授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J].中学语文(上旬·教学大参考),2015,(9):53-55,65.DOI:10.3969/j.issn.1000-419X.2015.09.020. [4] 白富念.叹昭君 寄悲情——杜甫《咏怀古迹》创新教学设计[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2,(7):85. [5] 李汝中.不只是幽怨——再读杜甫《咏怀古迹》之三[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1,(3):136-137.DOI:10.3969/j.issn.1008-8024-B.2011.03.063. 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由匿名网友上传,仅供免费学习参考。如有谬误请纠正和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