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开始播放……
语音文稿:【tsjj29-0097】
听筝
唐代: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译文: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解析:
这首诗轻捷洒脱,寥寥数语,就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幅线条流畅,动态鲜明的舞台人物速写图。
诗中女子纤手拨筝,正处于弹奏状态,却为了引起知音的注意,故意错拨筝弦。大概听者已经完全陶醉在那美妙的筝声中了,本来这应该是演奏者最祈盼的效果,最欣慰的佳境,然而,这情景却不是这位女子此时最渴望的,因为她心中另有所思,思不在听者赏音,而是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情素慕绕的可爱形象跃然纸上。
微课文稿:(背景音乐)
吟唱:
节奏:二、二、一
平仄:不严格
押韵:平韵部(下平)
特点:句中,对句,邻句无律诗严格的“平仄”。古诗押韵也可用平水韵的仄声,甚至仄声的邻韵。颔联、颈联无对仗要求。
原文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直译
鸣筝(zhēnɡ)○金粟(sù)○柱,素手○玉房○前。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注解:[金粟柱]: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
韵译
鸣筝(zhēnɡ)○金粟(sù)○柱,素手○玉房○前。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评析
“听筝”应是听奏筝有感。但从题意看似乎应作“鸣筝”来得有味,来得生动。诗描摹了一位弹筝美女,为博取青睐而故出差错的情态。透视心理状态,洞察入微,描写细腻婉曲,十分传神。
创作背景(什么样心景写什么样的诗)
此诗是作者听琴有感而作。这两句正面写出了弹者藏巧于拙,背面又暗示了听者以假当真,而这种巧与拙、假与真,又在那无言的一顾之中获得了奇妙的统一。它不仅说明弹者是高手,听者是知音,而且传神地表现出两者的心理神态,其意趣韵味无穷。
作者介绍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朝代轴线
三皇五帝、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作者:李端约743-782?)、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