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乌衣巷》作者:刘禹锡
2019-9-22  热度:931  管理员
新浪微博分享 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留言       阅后评论       阅后答题

吟唱:

节奏:二、二、二、一

平仄:严格

押韵:平韵部(下平)

特点:句中,对句,邻句有严格的“平仄”。颔联、颈联有对仗要求。

原文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直译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xiá)。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斜挂。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注解:[乌衣巷]:南京,晋朝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朱雀桥]:今江苏省江宁县,横跨淮河。

韵译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xiá)。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评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这首诗据说博得白居易“掉头苦吟,叹赏良久。”自有其深意所在。

创作背景(什么样心景写什么样的诗)

公元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从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写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篇,总名《金陵五题》,这是其中的第二首。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朝代轴线

三皇五帝、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作者:刘禹锡772-842、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参考文献:[1] 杨笑菡.古今兴废事 叹己叹人生——浅析刘禹锡怀古诗《石头城》和《乌衣巷》[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5):173. [2] 李瑞.怀旧摒颓废,淡泊蕴刚强——从刘禹锡的《乌衣巷》说起[J].文教资料,2012,(17):1-2.DOI:10.3969/j.issn.1004-8359.2012.17.001. [3] 刘海全.人格魅力传千古——浅析刘禹锡的三首咏史怀古诗[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10):3-3. [4] 名迹·名篇[J].新语文学习:高中,2012,(1):7-7. [5] 王金榜.游乌衣巷[J].中华诗词,2012,(12):44-44. [6] 帅亮.方言古音助力古代诗词教学[J].湖南教育:中旬,2011,(8):42-43. [7] 胡龙胜.《乌衣巷》中"燕子"意象的互文性解读[J].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2017,(1):55-56. [8] 胡晓明.“王谢”风流的历史记忆[J].唯实,2013,(5):77-80.DOI:10.3969/j.issn.1004-1605.2013.05.023. 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由匿名网友上传,仅供免费学习参考。如有谬误请纠正和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