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泊秦淮》作者:杜牧
2019-9-22  热度:1199  管理员
新浪微博分享 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留言       阅后评论       阅后答题

吟唱:

节奏:二、二、一、二

平仄:严格

押韵:平韵部(下平)

特点:句中,对句,邻句有严格的“平仄”。颔联、颈联有对仗要求。

原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直译

烟笼寒水笼沙,夜泊(bó)淮(huái)酒家。

迷离的月色下,轻烟笼罩寒水、白沙,夜晚船只停泊在秦淮边靠近岸上的酒家。

商女不知国恨,隔江犹唱庭花。

卖唱的歌女好似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然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注解:秦淮[]:河名,源出江苏省溧水县,贯穿南京市。[商女]:卖唱的歌女。[后庭花]:歌曲名,南朝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后人亡国之音。

韵译

烟笼寒水笼沙,夜泊(bó)淮(huái)酒家。

烟雾弥漫秋水,月光笼罩白沙;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

商女不知国恨,隔江犹唱庭花。

歌女为人作乐,那知亡国之恨?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

评析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尸,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创作背景(什么样心景写什么样的诗)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人夜泊秦淮河岸,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朝代轴线

三皇五帝、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作者:杜牧公元803-约852年、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参考文献:[1]王晶晶. 也谈《泊秦淮》中的“商女”意象[J]. 语文建设,2018(32):37-39. [2]杨绍玲. 情景交融,寄慨遥深——杜牧《泊秦淮》赏论[J]. 名作欣赏,2009(09):139-141. [3]范新阳. 杜牧《泊秦淮》之“商女”新议——兼论唐诗中的“商女”意象[J]. 名作欣赏,2006(02):5-9+17. [4]李显雨. “亡国之音”的意象与言外之意——通过《泊秦淮》来考察[J]. 中国文学研究,1999(02):37-41. [5]许兆真. 杜牧《泊秦淮》赏析[J]. 修辞学习,2001(06):40-41. 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由匿名网友上传,仅供免费学习参考。如有谬误请纠正和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