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赠别·其二》作者:杜牧
2019-9-22  热度:1353  管理员
新浪微博分享 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留言       阅后评论       阅后答题

吟唱:

节奏:二、二、一、二

平仄:严格

押韵:平韵部(下平)

特点:句中,对句,邻句有严格的“平仄”。颔联、颈联有对仗要求。

原文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直译

多情却似无情,唯觉樽(zūn)不成。

总是多情到看起来无情,在这离别的酒筵上怎么也笑不出来。

蜡烛有心惜别,替人垂泪天明。

案头蜡烛仿佛还有惜别的心意,替离别的人儿流泪到天明。

注解:[多情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象彼此无情。[]:酒杯。

韵译

多情却似无情,唯觉樽(zūn)不成。

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象无情;只觉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声。

蜡烛有心惜别,替人垂泪天明。

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依依惜别;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评析

    这首着重写惜别,描绘与她的筵席上难分难舍的情怀。首名写离筵之上压抑无语,似乎冷淡无情;次句以“笑不成”点明原非无情,而是郁悒感伤,实乃多情,回应首句。

创作背景(什么样心景写什么样的诗)

这两首诗是诗人在大和九年(835),调任监察御史,离扬州赴长安是,与妓女分别之作。

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朝代轴线

三皇五帝、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作者:杜牧公元803-约852年、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参考文献:[1] 鲁东平.杜牧扬州诗中所表现的扬州风情[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9):29-31. [2] 顾助东.众里寻他千百度——对姜夔《扬州慢》中一点疑惑的解证[J].语文学习,2016,(10):40-41. [1]李愚镛. 杜牧诗歌研究[D].复旦大学,2007. 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由匿名网友上传,仅供免费学习参考。如有谬误请纠正和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