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关秧歌是一种流传于山西省以壶关县和长治县的西火、东火及荫城为中心的传统戏曲剧种,原名“西火秧歌”。1981年,在山西省戏曲剧种学术讨论会上被定名为 “壶关秧歌”。
壶关秧歌,原名“西火秧歌”,是流行于壶关、长治、陵川、长子、屯留、潞城、平顺一带的戏曲剧种。源于长治西火和壶关赵屋。约兴起于1851年—1875年(清咸丰、同治年间)。原为逢年过节打铁挖煤时唱的调子,打地摊演唱,1821—1850年(道光年间)勃兴,几乎遍及长治大小村镇。
主要剧目
壶关秧歌的剧目大都是根据民间的真实故事和传说编写而成,有的甚至原模原样搬上舞台。如干板秧歌的代表作《凤英女骂街》,就是根据当地的一个真实故事编写的。
壶关秧歌不仅赏心悦目的小型剧目多,且剧情丰富的大部头剧目也不少,如《双许亲》《烧刘三》《烧桃园》《松江口》(连五本)等。1965年已搜集到的传统剧目有近300本。经过加工整理,成为保留剧目的有《雇驴》《天齐庙》《苏姐姐梦梦》《打酸枣》《侍女登科》《连理狱》等20余个。自编自导的现代戏有《初次见面》《新老队长》《爱在深处》等。移植演出的现代戏有《朝阳沟》《红灯记》《李双双》《沙家浜》《江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