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楚剧简介
2019-10-4  热度:826  管理员
新浪微博分享 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留言       阅后评论       阅后答题

楚剧,湖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楚剧旧称哦呵腔、黄孝花鼓戏、西路花鼓戏。清代道光年间鄂东流行的哦呵腔与黄陂、孝感一带的山歌、道情、竹马、高跷及民间说唱等融合,形成一个独立的地方声腔剧种,1926年改称楚剧。主要流行于武汉、孝感、黄冈、荆州、成宁、宜昌、黄石七地市四十余县。楚剧腔调分为板腔、小调、高腔三部分,其题材广泛,通俗易懂,乡土气息浓厚。

代表剧目

楚剧现存剧目约五百个,常演的有两百多个,其中较为重要的包括《秦雪梅吊孝》、《银屏公主》、《赶斋》、《杀狗惊妻》、《三世仇》、《吴汉杀妻》、《蔡鸣凤辞店》、《葛麻》、《百日缘》、《九件衣》、《乌金记》、《卖棉纱》、《哑女告状》、《白扇记》、《思凡》、《赖婚》、《汲水》、《董永卖身》等。

历史渊源

楚剧形成初期,只是在农村元宵节玩灯时演唱,故又俗称“灯戏”,后来又逐渐出现了农闲时演出的麦黄班和常年演出的四季班,最早的楚剧戏班是光绪年间黄陂的艾九爹和张面糊筹组的两个戏班,当时一个戏班只有七八个人,唱腔很少,常演的剧目也不多: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原来在农村演出的戏班开始进入汉口附近的沙口、水口两镇,在茶园清唱,两年之后(1902年),戏班首先进入了汉口德租界的清正茶园,开创了楚剧进入城市演出的历史,辛亥革命以后,戏园开始在租界内出现。

20世纪20年代,楚剧逐渐接受京、汉剧及文明戏的影响,演员和音乐工作者开始有了分工,唱腔上创造了打腔和起腔等腔调,剧目也开始变唯出戏为本戏,并采用了一些京剧、汉剧的道具,1923年,在陶占鹏、孝炳炎、沈云陔等知名演员的努力下,楚剧由人卢帮腔改为胡琴伴奏,对打锣腔系剧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后,楚剧的流行地区迅速扩大,成为了湖北的代表性剧种之一。

1926年,北伐军攻克武汉,原先名称混乱的楚剧以“楚剧进化社”的名义加入了湖北剧学总会,正式定名为楚剧,并应聘进入由共产党员李之龙领导的血花世界演出,获得了在租界外公开演出的合法地位,并在李之龙、陶古鹏、王若愚等人的帮助和推动下,在提高演员素质、剧目质量及开展社会活动、团结艺人、艺术改革等方面作出了很大成绩。新中国成立后,楚剧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一系列专业剧团先后成立,楚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田丹,刘晨. 楚剧在孝感地区的源起、发展与传播研究[J].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7,37(02):55-57.
[2]梁桂莲. 论民国湖北楚剧[J]. 社会科学动态,2017(05):115-120.
[3]梁方. 楚剧研究综述[J]. 社会科学动态,2017(11):87-90.
[4]谢其瑞. 楚剧名角一家谈[J]. 武汉文史资料,2019(01):56-64.
[5]鲁勇. 楚剧的生存现状与发展对策[J]. 中国戏剧,2015(11):69-70.
[6]叶萍. 楚剧研究述评[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02):199-200.
[7]宋涛. 楚剧发展面临的新挑战[J]. 戏剧之家,2014(08):29-30.
[8]翟红蕾,胡小年,欧阳筱雨. 文化的传播要素研究——以楚剧为例[J]. 新闻前哨,2014(11):41-43.
[9]王灵毅,胡璇. 楚剧艺术的美学特征研究[J]. 中国民族博览,2017(06):112-114.
[10]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由匿名网友上传,作者无法考证,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免费学习参考.
 上一篇: 婺剧简介
 下一篇: 推剧简介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