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三字经》第三章:人文自然学问篇
 成才要学习生活、自然、人文的学问
2018-7-6  热度:1393  中国.家合文化网
新浪微博分享 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留言       阅后评论       阅后答题
  • 点击开始播放……

    三字经第三章:人文自然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chán)。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yù)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héng)衡(héng)。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shān)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páo)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至缌(sī)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三字经第三章:人文自然篇第一节解释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意思是:中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意思是:三才指天、地、人三个方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意思是:三纲指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意思是:春、夏、秋、冬叫做四季。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意思是:东、南、西、北,做“四方”,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意思是:“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三字经第三章:人文自然篇第二节解释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意思是:“十干”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曰黄道,日所躔(chán)。曰赤道,当中权。
  意思是:太阳行走的轨迹叫做黄道,大地所在的平面位于中间,这个平面叫做赤道。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
  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意思是: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气温逐渐变低。中国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
  寒燠(yù)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
  意思是:中国气候冷暖匀称而有霜露。右边是高原,左边是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意思是:中国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
  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意思是: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sōnɡ)山、南岳衡山、北岳恒(hénɡ)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
  三字经第三章:人文自然篇第三节解释
  
  古九州,今改制。称行省,三十五。
  意思是:中国汉时以辖九州统管全国,现改为省,总共三十五个。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意思是: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wěn)。
  意思是: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作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葆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意思是: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意思是: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稻粱菽(shū),麦黍(shǔ)稷(jì)。此六谷,人所食。
  意思是: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粱,这些是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马牛羊,鸡犬豕(shǐ)。此六畜,人所饲。
  意思是: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chù)。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三字经第三章:人文自然篇第四节解释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意思是:高兴叫做喜,生气叫做怒,伤心叫做哀,害怕叫做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做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意思是: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五行中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意思是:在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辨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膻(shān)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意思是: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匏(páo)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意思是:中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黏(nián)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三字经第三章:人文自然篇第五节解释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意思是:中国古代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意思是: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自己本身,自己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意思是: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曾孙和玄孙。从高祖父到玄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意思是: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意思是: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意思是: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三字经第三章:人文自然篇第六节解释
  
  斩齐衰,大小功。至缌(sī)麻,五服终。
  意思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sī)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
  礼乐(yuè)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意思是: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
  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意思是:在六艺中,只有书法现今社会还是每个人都推崇的。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
  有古文,大小篆(zhuàn)。隶草继,不可乱。
  意思是:中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意思是:假如想广泛地学习知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也无从下手,但如能做大体研究,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的道理。




三皇五帝、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北宋、南宋<作者:王应麟(1223-1296)>)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传统文化体系

一字中心

一(yì):楷体


汉字演变

 

 一的本义为最小原始单位,最小的正整数,后引申为相同的,整体的、全部的、整个的、所有的等。

 一是宇宙的有机统一,是宇宙的起源;生命体的完整的最小单位是一个细胞。


参考文献:[1] 陈文忠.论《三字经》的四重意蕴——《三字经》八百年传播阐释史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44(5):537-543.DOI:10.14182/j.cnki.j.anu.2016.05.002.[2] 朱振武.翻译活动就是要有文化自觉——从赵彦春译《三字经》谈起[J].外语教学,2016,37(5):83-85.[3] 杜聚生.《三字经》德育思想的现代价值[J].河北学刊,2009,29(5):243-245.DOI:10.3969/j.issn.1003-7071.2009.05.054.[7] 赵南.重温《三字经》:我国传统蒙学读物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启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版),2009,(4):84-90.DOI:10.3969/j.issn.1001-4608-B.2009.04.013.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