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潇湘神•斑竹枝(刘禹锡)
2020-3-31  热度:784  家合传统
新浪微博分享 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留言       阅后评论       阅后答题

「录音0218-0008」551

潇湘神•斑竹枝

唐代:刘禹锡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译文:

斑竹枝啊斑竹枝,泪痕点点寄托着相思。楚地的游子啊若想听听瑶瑟的幽怨,在这潇水湘江之上当着夜深月明之时。

解析:

《潇湘神》,一名《潇湘曲》。刘禹锡贬官朗州(今潮南常德)后,依当地的迎神曲之声制词,写了二首,此为第二首。潇湘,潇水流至湖南零陵县西与湘水合流,世称“潇湘”。潇湘神,即湘妃。指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博物志》记载,舜帝南巡,死于苍梧,葬于九嶷,他的爱妃娥皇、女英闻讯后赶至湘水边,哭泣悲甚,其泪挥洒在湘竹上,留下斑斑泪痕,遂成斑竹,她们也就自投于湘水,成为湘水女神,亦称“湘灵”。刘禹锡这首词,便是题咏湘妃故事的。

楚客,本指屈原。刘禹锡当时正贬官在朗州,与屈原流放湘西相似,所以这里的“楚客”实是作者以屈原自喻,将湘妃、屈原和自己的哀怨,联系在一起。当夜深人静、明月高照之时,楚客徘徊于潇湘之滨,在伴和着潺潺湘水和湘妃悠扬琴韵中,细细领略其中滋味,好一个凄清空漾的境界,更传达出词人哀怨深婉,作者和湘灵的怨愤之情融合,历史与现实生活融合,辞止而意无穷。

全词虽为祭祀潇湘神而作,但却借古代湘妃的故事,描绘了一个真实与虚幻结合的艺术境界,抒发自己政治受挫和无辜被贬谪的怨愤,留给读者无穷回味地遐想。




参考文献:[1] 田宗伟,葛玉蓉.幽怨潇湘:楚客欲闻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J].中国三峡(人文版),2010,(3):42-49.[2] 莫砺锋."刘柳"与潇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0(5):95-105. [3] 秦书平.刘禹锡的社会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 [4]思履主编.(清)朱孝臧编选.宋词三百首.全注全译[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5:9-9. 列出少量研究文献供读者研究参阅,仅供免费学习参考,如有谬误请纠正和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谢!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