榄雕属于核雕的一种。广州榄雕是指广州地区流传的乌榄核雕刻工艺,属立体微雕类。广州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其气候和土质都非常适宜于乌榄的生长,且生长出的乌榄核大仁小,非常适于雕刻。
广州榄雕起于明,兴盛于清朝乃至抗日战争前,清乾隆年间,广州人陈祖章所创作的核舟《东坡夜游赤壁》,取材与魏学洢笔下的明代核舟相同,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广州榄雕秉承了岭南文化的风格特征,造型秀丽、雅致,线条流畅、动静结合、细腻精微,其总体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雕刻精细入微,形态小巧玲珑”。
广州榄雕的雕刻工具主要有锉刀与锥刀。其技法以浮雕、圆雕、镂空雕为主。制作工艺以“镶嵌”为技术核心,其镶嵌技艺以精细见长,作品虽由镶嵌制成,但通身不见拼接接口,具有岭南工艺美术的典型特点。广州榄雕按形式分主要有座件、挂件、珠串、核舟(座件中的一大类)几种,以“东坡游赤壁”为题材的核舟是榄雕中的传统题材,历代名家均有此类作品流传,榄雕的新品种则有多层花舫、通雕蟹笼、撒网渔船、吊链宫灯、花塔、古鼎、国际象棋等。
广东省的增城、番禺、中山等地都有大量乌榄出产,榄核最适宜雕刻船类产品。明代曾有寺院僧人雕榄核船,售给香客,以示“普度”之意。后清代广东新塘人湛谷生以榄核雕成比王叔远的桃核“东坡船”更为精巧的榄雕船。
广州榄雕兴衰史是广州近代历史的一个侧面的记载,代表了许多民间艺人共同的命运。广州榄雕也在技师的努力下不断地发展、变革,表现内容逐渐丰富,同时吸收岭南独有的镂雕、拼嵌技艺不断进步发展,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技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