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唱: 节奏:二、二、一 平仄:不严格 押韵:仄韵部(入声) 特点:句中,对句,邻句无律诗严格的“平仄”。古诗押韵也可用平水韵的仄声,甚至仄声的邻韵。颔联、颈联无对仗要求。 |
原文 |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
直译 |
今朝○郡(jùn)斋(zhāi)○冷,忽念○山中○客。 今天郡斋里很冷,忽然想起山中隐居的人。 涧底○束荆(jīnɡ)○薪(xīn),归来○煮白○石。 你一定在涧底打柴,回来以后煮些清苦的饭菜。 欲持○一瓢(piáo)○酒,远慰○风雨○夕。 想带着一瓢酒去看你,让你在风雨夜里得到些安慰。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可是秋叶落满空山,什么地方能找到你的行迹? |
注解:[郡斋]:指滁州刺史官署中的斋舍。[白石]:这里借喻全椒道士,说他生活的清苦。 |
韵译 |
今朝○郡(jùn)斋(zhāi)○冷,忽念○山中○客。 今天在官邸斋舍中觉得冷清,忽然想起隐居全椒山的友人。 涧底○束荆(jīnɡ)○薪(xīn),归来○煮白○石。 他或许正在山涧底捆绑柴荆,回到家里点火熬煮白石充饥。 欲持○一瓢(piáo)○酒,远慰○风雨○夕。 我本想捧持一瓢醇香的美洒,在这风凉雨冷的秋夜去拜访。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然而满山遍野尽是纷纷落叶。到何处去找寻老朋友的足迹? |
评析 |
这首寄赠诗,是透露对山中道士的忆念之情。首句既写出郡斋之“冷”,更是写诗人心头之“冷”。再写道士在山中苦炼修行,想送一瓢酒去,好让老友在秋风冷雨的夜中,得以安慰,又怕落叶满山,寻不到他。 全诗语言平淡无奇,然感情跳荡反复,形象鲜明自然。“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句,也确是诗中绝唱。宋苏东坡颇爱此诗,并刻意学之,步其韵为之“寄语庵中人,飞空本无迹”。然终不如韦应物之句。《许彦周诗话》评“此非才不逮,盖绝唱之不当和也。” |
创作背景(什么样心景写什么样的诗) |
此诗作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或兴元元年(784年)秋日。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奔蜀,韦应物立志读书,进士及第,官至洛阳丞,后被迫辞职后又任滁州刺史。此诗创作正值作者在滁州刺史任上。 |
作者介绍 |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朝代轴线 |
三皇五帝、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作者:韦应物737~792)、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
传统文化体系 |
汉字书写 |
1 |
1 |
哲学思想 |
1 |
道德体系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