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古诗: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
2019-8-22  热度:807  作者:韦应物
新浪微博分享 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留言       阅后评论       阅后答题

吟唱:

节奏:二、二、一

平仄:不严格

押韵:仄韵部(入声)

特点:句中,对句,邻句无律诗严格的“平仄”。古诗押韵也可用平水韵的仄声,甚至仄声的邻韵。颔联、颈联无对仗要求。

原文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直译

今朝郡(jùn)斋(zhāi)冷,忽念山中客。

今天郡斋里很冷,忽然想起山中隐居的人。

涧底荆(jīnɡ)薪(xīn)归来煮白石。

你一定在涧底打柴,回来以后煮些清苦的饭菜。

瓢(piáo)酒,远慰风雨夕。

想带着一瓢酒去看你,让你在风雨夜里得到些安慰。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可是秋叶落满空山,什么地方能找到你的行迹?

注解:[郡斋]:指滁州刺史官署中的斋舍。[白石]:这里借喻全椒道士,说他生活的清苦。

韵译

今朝郡(jùn)斋(zhāi)冷,忽念山中客。

今天在官邸斋舍中觉得冷清,忽然想起隐居全椒山的友人。

涧底荆(jīnɡ)薪(xīn)归来煮白石。

他或许正在山涧底捆绑柴荆,回到家里点火熬煮白石充饥。

瓢(piáo)酒,远慰风雨夕。

我本想捧持一瓢醇香的美洒,在这风凉雨冷的秋夜去拜访。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然而满山遍野尽是纷纷落叶。到何处去找寻老朋友的足迹?

评析

    这首寄赠诗,是透露对山中道士的忆念之情。首句既写出郡斋之“冷”,更是写诗人心头之“冷”。再写道士在山中苦炼修行,想送一瓢酒去,好让老友在秋风冷雨的夜中,得以安慰,又怕落叶满山,寻不到他。

      全诗语言平淡无奇,然感情跳荡反复,形象鲜明自然。“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句,也确是诗中绝唱。宋苏东坡颇爱此诗,并刻意学之,步其韵为之“寄语庵中人,飞空本无迹”。然终不如韦应物之句。《许彦周诗话》评“此非才不逮,盖绝唱之不当和也。”

创作背景(什么样心景写什么样的诗)

此诗作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或兴元元年(784年)秋日。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奔蜀,韦应物立志读书,进士及第,官至洛阳丞,后被迫辞职后又任滁州刺史。此诗创作正值作者在滁州刺史任上。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朝代轴线

三皇五帝、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作者:韦应物737~792)、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传统文化体系

汉字书写

1

1

哲学思想

1

道德体系

1


参考文献:[1] 牛菡.瓢酒慰风雨--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赏[J].大观,2015,(8):21-21.DOI:10.3969/j.issn.1003-5346.2015.08.013. [2]高凤. 论韦应物的性格及其诗歌体现[D].北京语言大学,2007. [3]丁红丽. 佛禅思想与韦应物山水诗意境[J]. 浙江学刊,2012(05):97-101. [4]赵雅欣. 韦应物赠答诗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 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由匿名网友上传,仅供免费学习参考。如有谬误请纠正和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