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找回密码网上留言繁體中文 
重要通知:
  • 感谢开发区宣传部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和对策探索》一文“二十大”引号的纠正!
  • 感谢赤坎区宣传部对《陶瓷收藏要甄别真伪》一文错别字的纠正!
  • 感谢中宣部对文中的“中国音乐”纠正为“中华音乐”!中华音乐指中国传统文化范畴
  • 中国核心期刊目录(2021)

  •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研究
    家合传统  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 颛顼帝喾乐名考辨 时间:2020-4-2 热度:903
    • 我国古史上的五帝时代是华夏文明的早期阶段,而颛顼帝喾时代是五帝时代的重要阶段.在颛顼帝喾时代,中原地区在农业、畜牧业、水利、陶瓷、纺织、冶金、建筑、石器制作、交通运输等行业及天文历法、地学、物理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进步。本文清理了历史上有关颛顼乐、帝誉乐乐名的文献记载,发现其存在有符合叙述元素所有排列组合的各种异文并不能得到明确的结论。…〖阅读全文
    • 试论六艺之乐对品德修养的影响 时间:2019-11-19 热度:530
    • ��六艺��之中,��乐��以其独特的方式,内化的功用和长久的时效,发挥着维护社会秩序,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的作用.同时,还承担了潜移默化地塑造中国人的品德的任务,对国人品德修养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阅读全文
    • 论孔子六艺中乐对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启示 时间:2019-11-19 热度:572
    • 孔子是先秦乐教的提倡者与实践者。��六艺��中的��乐��以其独特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现代音乐教育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从影响较深远的孔子��六艺��中的��乐��教育实践出发探讨其对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启示。…〖阅读全文
    • 论乐 时间:2019-11-19 热度:565
    • 快乐是不需要理由的.但是,对快乐的任何态度都非不言而喻的,所以,它会成为中国传统哲学着力论辩的思想课题.…〖阅读全文
    • 六艺的变迁及其与六经之关系 时间:2019-11-19 热度:572
    • 六艺与六经的关系,乃课程与课本的关系,二者不能完全等同起来,六艺除了六经还包括解释六经的传.经之得名,乃对传而言,并非推崇六艺的产物.六艺是从课程的角度对诗、书、礼、乐、易、春秋的总称,六经是从课本的角度对诗、书、礼、乐、易、春秋的总称.汉朝人在使用诗、书、礼、乐、易、春秋等概念的时候,有时是从课程的角度出发的,有时是从课本的角度出发的.至于六艺为何会出现礼、乐、射、御、书、数和诗、书、礼、乐、易、春秋两种不同说法,则与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场变革有关.…〖阅读全文
    • 六艺中“乐”的气韵与中国画的气韵比较 时间:2019-11-19 热度:591
    • 中国画中的��气韵生动����气韵生动��一词来源于南朝·齐画家谢赫在他所著的《古画品录》中,提出绘画的��六法��,作为人物绘画创作和品评的准则。谢赫把��气韵生动��居于六法之首,作为千百年来文人对于中国画的欣赏标准之一,流传至今,甚至于��气韵生动��逐渐的进入了中国美学范畴之中。…〖阅读全文
    • 六代乐舞《大武》研究 时间:2019-11-19 热度:552
    • 《大武》是西周宫廷��六代乐舞��之一,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表演形态,具有非常高的艺术表现力。其三部性的结构体制、各结构段落的不同音乐性格以及采诗入乐的创作手法均与后世魏晋俗乐大曲和唐俗乐大曲有相通之处;《大武》主要由乐工舞人与贵族子弟承载,用于祭祀、宴飨等礼制仪式,具有礼的功能。…〖阅读全文
    • 乐教之为六艺先 时间:2019-11-19 热度:637
    • 在��六艺��传统中,乐教最为早出,居于三代��王官之学��的首位,是中华文明发生期重要的文化基因与思想资源,但古今学者研究甚少.本文提出��乐教之为六艺先��,以供鉴赏。…〖阅读全文
    • 先秦礼乐大曲《大武》研究 时间:2019-11-19 热度:606
    • 《大武》是西周宫廷��六代乐舞��之一,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表演形态,具有非常高的艺术表现力。其三部性的结构体制、各结构段落的不同音乐性格以及采诗入乐的创作手法均与后世魏晋俗乐大曲和唐俗乐大曲有相通之处;《大武》主要由乐工舞人与贵族子弟承载,用于祭祀、宴飨等礼制仪式,具有礼的功能。…〖阅读全文
    • 《周颂·大武乐章》研究管窥 时间:2019-11-19 热度:522
    • 《大武乐章》是《周颂》的重要组诗,它在《诗经》甚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大武乐章》的篇数、篇目和次序等方面对诸家学者的研究予以综述,以期对《大武乐章》的研究有所推进。…〖阅读全文
      第 1/1 首页 | 下一页 | 尾页 | 转到第
    文化资讯
    版权所有©家合传统网 公益文化网
    邮 箱:win2000_xp@qq.com
    地 址:中国.广东
    备案号:粤ICP备20025557号-1
    您是第2407531位访问者
    技术支持:cmorton
    邮  编:518000
    官方微信号:家合传统
    重要声明:本网纯属公益性传统文化学习网,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仅用于网友们学习参考之用,若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及时纠正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