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是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mínɡ)文(铭文,本指古人在青铜礼器上加铸文字以记录铸造该器的原由、所纪念或祭祀的人物等),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鼎是古代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从夏商周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鼎有三足的圆鼎和四足的方鼎两类,又可分有盖的和无盖的两种。),而乐器以钟为代表(钟是金属制成的响器,中空,敲时发声,学校上下课敲打的就是钟),“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查看详情】
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启秦代小篆(zhuàn),流传书迹多刻于钟鼎之上,所以大体较甲骨文更能保存书写原迹,具有古朴之风格,金文书法,是以金文笔意创作的书法。 金文的发展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西周时期的金文是一种很成熟的书法艺术,向来为书法史家所重视。金文的书体在西周末年,一般称为大篆或籀(zhòu)书,也有称为古籀的。籀是周宣王时的史官,籀书即为他所写的字书。青铜器铭文是按照墨书的原本先刻出铭文模型的陶范,再翻范铸造出来的。由于商周时期已有很精湛的青铜铸造技术,所以翻铸的...【查看详情】
最早的甲骨文随着殷亡而消逝,金文起而代之。金文起于商,应用于商、西周、春秋、战国,官方消亡于秦统六国。相相隔80年左右后,金文就在汉代就已不断出土,当时就被学者所研究。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和甲骨文相比,甲骨文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多,为方形且有所不同;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而且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了。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