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找回密码网上留言繁體中文 
重要通知:
  • 感谢开发区宣传部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和对策探索》一文“二十大”引号的纠正!
  • 感谢赤坎区宣传部对《陶瓷收藏要甄别真伪》一文错别字的纠正!
  • 感谢中宣部对文中的“中国音乐”纠正为“中华音乐”!中华音乐指中国传统文化范畴
  • 中国核心期刊目录(2021)

  •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音乐 → 文化研究
    家合传统  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 中国钢琴音乐的“文学性标题现象” 时间:2019-11-19 热度:542
    • 中国钢琴音乐大量使用文学性的标题,继承了中国音乐文化的传统.…〖阅读全文
    • 中国古代音乐思想家的知识结构 时间:2019-11-19 热度:550
    • 中国音乐思想史上重要的思想家在知识结构上,一般都具有跨学科、反学科或超学科意识,之所以如此,是与中国文化传统特有的思维方式有关。中国文化“普遍联系的世界观”和“有机宇宙观”是其哲学认识的依据,而中国音乐思想本身的特质,更是造成这一特点的直接原因,因此,中国音乐思想的操作具有“跨界作业”和“知识界面交叉”的特征。…〖阅读全文
    • 中国传统文化下的音乐审美思维 时间:2019-11-19 热度:555
    • 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思维习惯对其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习惯决定了中国古代先哲奉行既对立又统一的思维方式.这一思维方式在否定中包含着对于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表现在音乐审美中则是“合和”思维模式.其追求的目标是通过有形有限的艺术音乐达到无形无限的自然音乐:天地浑然一体的境界。这一种境界所体现的中国音乐精神导致了儒道乐论的殊途同归。…〖阅读全文
    • 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体系建构综述 时间:2019-11-19 热度:564
    • 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音乐教育一直沿用西方音乐体系,中国音乐理论逐渐失去主体性,��欧洲中心主义��思想逐渐根深蒂固,中国音乐理论的相关课程,书籍鲜少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出现.随着90年代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学者对现有音乐教学体系的质疑,两种文化的冲击下产生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此后,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体系建构这一概念,力求完善音乐教学体系,彰显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本文旨在整理近二十年发表的关于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体系建构的文章,总结其观点,并进行评述.…〖阅读全文
    • 《山西乐户研究》之后 时间:2019-11-19 热度:503
    • 《山西乐户研究》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研究提供了一种从��制度、乐人与音乐本体相结合��的研究新视角,由此使人们对中国音乐文化传统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本文试图梳理其写作背景与思路,并分析、评价其后所生发出来的方法论及研究启示性,指出以宏观把握下的微观研究、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结合研究、跨学科研究、集体性协同攻关研究这几种方法相联合,将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研究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阅读全文
    • 《唐六典》中的音乐史料研究 时间:2019-11-19 热度:585
    • 唐代时期,政权稳定,经济兴旺,统治者有奉行开放政策,在吸收外来文化和本地区各组音乐文化的基础上,终于促进了唐代时期以歌舞音乐为标志的音乐艺术全面发展。其中在唐六典中,卷四尚书礼部和卷十四太常寺,均对唐代声乐礼制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其是唐代音乐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下面本文就对其进行简单研究。…〖阅读全文
    •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认知》课论纲 时间:2019-11-19 热度:596
    • 中国高等音乐教育的目的性之一,是使学子们增强对中国音乐文化传统的认同感,认同的基础是认知.当下音乐教育缺失的是历史上音乐存在方式和当下传统音乐存在方式对接的认知,缺失传统音乐文化中功用的把握与认同.音乐学子应该在学习本体音乐知识的前提下,建立起音乐是文化有机组成的观念,认知音乐在传统文化中的作用也就是把握中国传统文化自身.…〖阅读全文
    • “礼乐文明”的困惑 时间:2019-11-19 热度:566
    • 学界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乐有礼乐文化、礼乐文明之论,但对礼乐文化、礼乐文明的内涵却见仁见智,有以文化模式论,有以文化体系论,不论何种认知,都不能脱离两个基本概念,这就是礼和乐。礼乐文化的重要标志在于国家意义上乐与礼制仪式相须固化为用,具有体系化、等级化、多类型、多风格的特征,以礼仪用乐的诸种形态诠释礼乐观念、礼乐思想、礼乐制度的内涵和意义。言说礼乐,首先是依礼制有仪式诉求,据礼制仪式类型设计乐制类型形成整体意义,以彰显乐之多功能性存在。当礼制仪式用乐理念固化,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因时段不同会有所差异,但三千载一以贯…〖阅读全文
    • 律、调、谱、器_中华音乐史教学中应把握的四条主线 时间:2019-11-19 热度:642
    • 基于多年的中国音乐史教学实践,结合教学中的心得体会,文章提出了以律、调、谱、器这四条主线来开展中华音乐史教学的方法,并就为什么要以律、调、谱、器为线索展开教学、如何以律、调、谱、器为线索展开教学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阅读全文
    • 中国古代音乐史的溯源与发展——评《简明中国古代音乐史》 时间:2019-11-19 热度:687
    • 中国传统社会讲究礼乐并重,历来的思想家都注重音乐的政治教化、社会风化和个人情感的陶冶.在《乐记》中,荀子指出��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不仅如此,他还强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音乐不仅和情感相通,而且还可以和同天地万物.孔子又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在这里作为个人和社会意义的完美实现,显然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古代孕育了丰富的音乐思想和资源,它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梳理中国古代乐器知识、音乐理论和音乐思想,既有利于当代青少年重新了解、认识中国固有文化传统,又可以找回和提升…〖阅读全文
    • 灿烂悠久的古音乐 时间:2019-1-3 热度:674
    • 当古典音乐流泻而出的一刹那间,你可以清楚的看到,在空气中流动的是高山、是流水、是丝竹、是冬雪、是千古的生命,那份说不出、道不尽的感动,就是中国古典音乐之美。 中国音乐是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中叶之前,经历了远古、中古、近代三个时期。数千年的漫长岁月,以其多姿多彩的品种和内涵丰富的体系闻名于世。人们习惯上将他称为中国音乐的“古代期”或“传统期”,但每个历史上的时期都有“古”、“今”之分。 古人说: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吕氏春秋”。根据20世纪考古发现,中国音乐的历史源源不是三千年、五千年,而是…〖阅读全文
    • 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名人简介 时间:2019-4-1 热度:633
    • 王洛宾 王洛宾的歌曲优美、舒展,深受群众喜爱且富有民族风味。他创作的《康定情歌》、《半个月亮爬上来》、《玛依拉》、《在那遥远的地方》、《阿拉木汗》、《亚克西》、《达坂城的姑娘》、《萨拉姆毛主席》等在中国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的,其中许多歌曲被编入大学声乐教材。 王洛宾的作品极为丰富,光收集入册的创作歌曲就有741首。此外,他还创作了8部大型歌剧及大量其他音乐作品,出版歌集10本。更为可贵、令人肃然起敬的是他的生命不息、创作不止的敬业精神。在他发表的歌曲中,有63首创作于他被囚禁的15年中,有82首创作于他80高龄以…〖阅读全文
    • 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概述 时间:2019-4-6 热度:660
    • 中国民族音乐,又称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指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形式演奏的中国传统音乐。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悠久。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近代的各种体裁和形式,都是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民族音乐按其体裁艺术特点尚可分为六大类: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综合性乐种等。每类音乐…〖阅读全文
    • 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成和发展 时间:2019-4-6 热度:714
    • 形成期 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3世纪 这时期包括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秦汉。 在音乐体裁方面,经历了由原始乐舞到宫廷乐舞的进化。 在旋律音调、音阶形式方面,经历了由原始音乐重视小三度音程的音调,到春秋战国强调宫、商、徵、羽的上下方大3度的��甫页、曾��体系,以��三分损益法��相生五音、七声、十二律,初步确立了中国传统音乐旋法的五声性特点。 在音乐美学思想方面,先秦诸子百家的论争,奠定了此后各咱学说的理论端点。这一时期中,最具代表性意义的音乐艺术形式是钟鼓乐队。 新声期 约公元4世纪至10世纪 这一时期包…〖阅读全文
    • 中国传统音乐分类简述 时间:2019-4-6 热度:681
    • 传统音乐,绵延几千年,包含很多审美品格,它是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思维的习惯。 根据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划分成四个类别。 器乐音乐 中国的器乐音乐可以划分成两个类别:独奏和合奏。 独奏音乐中再次划分成弓弦、弹拨、吹管、打击等类别。 同合奏类音乐也可进一步划分成弦索乐、丝竹乐、吹管乐、鼓吹乐和吹打乐。这五种合奏乐构成了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精髓。 戏曲音乐 中国有三百多种地方戏曲剧种。这些剧种根据音乐的不同可划分成四个类别:(1)皮黄腔;(2)梆子腔:(3)昆腔…〖阅读全文
    • 简单乐理知识 时间:2019-1-7 热度:1435
    • [乐理教程请进入下面在线学习]…〖阅读全文
      第 1/1 首页 | 下一页 | 尾页 | 转到第
    版权所有©家合传统网 公益文化网
    邮 箱:win2000_xp@qq.com
    地 址:中国.广东
    备案号:粤ICP备20025557号-1
    您是第2421308位访问者
    技术支持:cmorton
    邮  编:518000
    官方微信号:家合传统
    重要声明:本网纯属公益性传统文化学习网,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仅用于网友们学习参考之用,若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及时纠正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