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 隋唐佛学三大核心理论的争辩之研究 时间:2019-11-15 热度:681
- 本文试图通过对隋唐佛学中关于缘起法则、佛性依据、修行方法与途径等三大核心理论的争辩之研究,来体现这一时期佛学界“百家争鸣”的精神风貌。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成佛的主要标志。就是体证了缘起法的深刻道理。此既有经文的依据,也是大小乘各派一致的共识。而对于缘起法则的不同认知,又促成了以后大乘佛教诸种缘起说的形成。隋唐二朝佛学界在此问题上的争议,主要表现为印度原版的阿赖耶缘起说与具有本土特色(或经改造过)的如来藏(真如)缘起、法界缘起以及“一念三千”等学说之间的相互角逐。其中“唯识无境”理论中的“境”,乃指“遍计所执”而成的…〖阅读全文〗
- 隋唐佛学_中国古代学术文化 时间:2019-11-15 热度:648
-
-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土,历中古及近古,成为一重要宗教部类,以其澄明之境与因明之理,丰富了中国旧有宗教内涵,开辟一新的境地。而佛学作为一种学说占驻��一代之胜��的地位,则离不开玄学的启引而至隋唐盛极。近代佛学史家吕澂《中国佛学源充略讲》认为:魏晋时一些佛学者��原与玄学者出身相同,又由于佛学当时还不能独立,必须资取玄学家的议论,因而般若学说必然与玄学学说接近��。释太虚在1935年的题为《建设现代中国佛教谈》。…〖阅读全文〗
- 道家思想对隋唐佛学的渗透和影响 时间:2019-11-15 热度:627
-
- 佛学自从东汉传入我国,经过魏晋时期的发展,到隋唐时己成为思想界的一股主要思潮.由于统治者的提倡,特别是武则天下令��释教宜在道法之上,缁服处黄冠之前��,佛教势力大大增强.这时期的佛教有两大特点:一是形成了许多佛教宗派.主要有华严宗,天台宗,法相宗和禅宗;二是佛学已经完全中国化了.除法相宗主要从事翻译,基本保持印度佛学特点外,其它三大宗派都融合儒,道,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佛学理论。…〖阅读全文〗
- 试论唐代道教哲学的思想渊源 时间:2019-11-15 热度:646
-
- 道教哲学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兴盛阶段,在中国哲学史或思想史的研究领域,学术界历来以隋唐佛学作为研究重点,却对同时期已趋于成熟的道教哲学思想多有忽视。唐代道教哲学无疑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代表者即是近年来逐渐引起学界关注的“道教重玄学”,唐代道教哲学若以重玄学为代表,可分为初唐以成玄英、李荣为代表,中唐以司马承祯、唐玄宗为代表,晚唐以强思齐、杜光庭为代表的三个阶段,具有传承、开放、融合、思辨等多种学术特征。探究其思想内涵与性质,实是以老庄哲学的“道”论为本,扬弃魏晋玄学的有无之论,吸取佛学三论宗的部分思…〖阅读全文〗
- 浅析佛教中国化的发展阶段 时间:2019-11-15 热度:699
-
- 佛学思变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我国,经魏晋至隋唐始臻(zhēn)极盛。由于佛教在印度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文化结构与中国不同。要在中国立足,必须经过一定的改造和更新,这就是佛教的中国化问题。魏晋时期,佛学依附于玄学,经南北朝才独立发展,到隋唐才完成了中国化。佛教传入中国,必不可免地与中国固有的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相抵触,其中主要是儒家思想及其演化。从秦始皇“以吏为师”确立法家的地位,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汉经学的兴衰,到魏晋玄学的流行,其间经隋唐佛学,到宋明理学,明显地呈现出一种运动变化的系列。隋唐之际佛…〖阅读全文〗
- 中国佛教伦理思想概述 时间:2019-11-15 热度:705
-
- 中国佛教 佛教在中国是在各种矛盾的不断融合中发展起来的。在中国佛教发展过程中,佛教学者们不断地吸收和融合中国传统思想,特别是一直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不断调和与儒家思想理论之间的关系。在儒佛道三教斗争与融合过程中,佛教的教义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互相影响,还吸收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形成了中国佛教伦理思想学说。这些学说反过来又对中国的社会、文化、民间习俗和民众心理产生了重大影响。应该说,这些演变从佛教传入中国汉地就已开始。到魏晋南北朝,随着佛教教义在中国社会的流传,佛教经典翻译的发展以及对佛教理解程度的加深,佛教…〖阅读全文〗
- 从三教关系与契理契机谈隋唐佛教宗派 时间:2019-11-15 热度:718
-
- 隋唐佛教宗派 在隋唐时期,佛教宗派是中国哲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儒家,道家等都分别被冠以教的称谓。 隋唐时期,特别是唐代,是多元文化兼容的时期。由于国力的强盛,对外文化交流的频繁,当时的中国实际上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中心,许多外来的宗教也都被吸引来华传教,当时的长安等地除了佛教、道教之外,还流行着伊斯兰教、袄(ǎo)教、景教、摩尼教等。隋唐文化形成了以儒释道三家为主、多种外来宗教并存的多元化格局。 在隋唐盛世造就的思想文化的多元格局中,一个最令人瞩目的重要特点就是以佛教兴盛为标志的儒释道三教鼎立。隋唐三足鼎立…〖阅读全文〗
- 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 时间:2019-11-15 热度:1050
-
- 儒、释、道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其长期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产生了众多的本土学派,也不断有外来文化的传入,这些不同的学派和文化,在矛盾冲突中相互吸收和融合,其中有的丰富了、发展了、壮大了,有的则被吸收了、改造了、消失了。大约从东晋开始至隋唐时期,中国文化逐渐确立了以儒家为主体,儒、释、道三家既各自独标旗帜,同时又合力互补以应用于社会的基本格局。中国文化的这一基本格局,一直延续到了l9世纪末,乃至20世纪初,历时1600年左右。所以,可以这样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释、道三家鼎足而立、互融互补的文化。但是…〖阅读全文〗
- 南北朝至隋唐政治与佛学关系考 时间:2019-11-15 热度:664
-
- 从南北朝到隋唐,中国佛学经历了从争论、碰撞到整合的流变,而在政治上则走过了从政权的对峙、各民族间的冲突到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佛学的流变是这一时期政治格局的反映,而以圆融为取向的佛教也成为促进国家统一、民族交流与融合的思想基础。客观地认识佛教的文化地位和潜在影响,对于应对当代的政治与民族问题,促进国家政治和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阅读全文〗
- 中古隐逸文化的佛学基础 时间:2019-11-15 热度:695
-
- 隐逸文化 中古是仕隐矛盾从尖锐到趋于缓和的阶段。如何在不违背名教纲常的前提下追求个人身心闲适,这是中古士人反复思考的问题。从东晋的大隐到王维的亦官亦隐,再到白居易的中隐。他们一是以官员为主体,较之于此前的小隐者,中古时期对隐逸关注最多、思考最深的往往是身处官场的士人;二是身处官府而心游山林;他们都是吏隐——以吏(官)为隐,在劳碌于案牍(dú)公务的同时,又渴望享受闲适自由的隐逸生活。从思想根源上讲,儒道佛都有影响。 西晋王康琚(jū)《反招隐诗》:“小隐隐陵(líng)薮(sǒu),大隐隐朝(cháo…〖阅读全文〗